大众卫生报·新湖南客户端7月30日讯(通讯员 杨瑞瑞)肿瘤热是恶性肿瘤直接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手机股票配资网,医学上也称之为癌性发热,当肿瘤细胞在体内肆虐,它们不仅直接破坏组织器官,还通过一系列复杂机制改变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,导致这种特殊的发热反应。怀化市中心医院(怀化市肿瘤医院)肿瘤专家带您认识一下隐藏在体温升高中的癌症信号。
1.温度范围:多为低至中度发热(37.5~38.5℃),很少突破39℃。
2.昼夜节律:呈现单峰弛张热模式-清晨体温基本正常,午后开始攀升,夜间自行下降。
3.症状特点:无寒战先兆,体温上升时畏寒发生率不足8%,这与感染性发热(>85%)形成鲜明对比,伴随表现,可能伴有盗汗和体重进行性下降,但通常无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症状。
4.检查与药物反应:即使高热,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仍正常,而感染标志物降钙素原也多在正常范围,同时肿瘤性发热使用抗生素通常无效,但对非甾体类药物非常敏感,用药后体温可迅速降至正常。
展开剩余58%发热背后的生物学:肿瘤如何“操纵”人体温控系统
1.肿瘤代谢异常:癌细胞通过瓦伯格效应以高速率进行糖酵解,产生大量乳酸,这些乳酸直接穿过血脑屏障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。
2.炎性因子风暴:肿瘤细胞分泌IL-6超过正常值50倍,直接作用于下丘脑视前区,同时,肿瘤坏死因子可诱导前列腺素E2合成,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40%以上。
3.肿瘤坏死及压迫。
4.特殊肿瘤的发热机制:如肾细胞癌,可大量分泌IL-6,发热程度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;淋巴瘤,释放大量肿瘤坏死因子,导致持续低热或中等度发热。
关键鉴别:如何区分肿瘤热与普通感染性发热
1.起病与病程:普通感染起病急骤,而肿瘤热通常隐匿起病,普通感染发热多在1周内消退,肿瘤热则迁延数周至数月。
3.畏寒与出汗现象:寒战和高热后大汗淋漓是感染性发热的典型过程,肿瘤热患者体温上升时通常无寒战,退热时也无大汗。
4.实验室检查金标准:感染性发热血常规提示白细胞、中性粒细胞升高,PCT及C反应蛋白升高,影像学检查可寻找感染病灶,血培养或尿培养、痰培养等可找到相应病原菌,而肿瘤性发热多存在肿瘤基础疾病,且有时肿块较大合并坏死形成。
临床管理:从症状控制到源头治疗
1.物理降温法:包括冷敷法、蒸发散热等。
2.药物精准干预:有首选药物,也有替代药物,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非甾体类药物,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和肾损伤风险。
3.病因治疗:肿瘤热从根本上需要针对肿瘤本身的治疗,包括手术、放化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等;
4.中医辅助调理及加强日常营养对症支持治疗手机股票配资网。
发布于:湖南省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