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入口
在我国,五年一度的国家战略规划,是决定14亿人命运的核心蓝图。你的工资会不会涨,你的饭碗会不会丢,你能不能买得起房,能不能看得起病,你的孩子能上什么学校,都将在这份文件里找到答案。
我们国家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弯道超车,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套自建国之初就确立的宏观经济规划制度。而即将开启的十五五规划,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: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四十年的传统动力正在减弱,而新动能尚未完全成型。正是在这新旧交替的关键节点,蕴藏着重塑财富格局的历史性机遇。
纵观十五五规划的全文,通篇其实就讲了两个事情,一个是生产,一个是消费。
给大家分享一个基本的逻辑分析思路,我们所看到的绝大部分社会问题,都能在钱从哪来这件事情上找到根源。
传统增长模式的困境,在于地方财政的收入模式。在过去的二十年里,地方政府依赖于卖地来获取财政收入,然后再拿着这些钱修地铁,建学校,完善公共设施。
但如今,这套模式已经无以为继了,因为高地价推高了房价,而高房价在抬高老百姓生活成本的同时,也抬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,挤压了实体经济的生存空间;当实体经济维持不下去,纷纷破产倒闭的时候,老百姓丢了饭碗,收入大幅下滑,便导致了购房需求的萎缩,进而导致土地财政的萎缩,形成恶性循环。
2021年,全国的土地出让金高达8.7万亿元,占当时财政收入的32%,而到了2024年,土地出让金已降至4.87万亿元,较巅峰期缩水了44%。这不仅是地产市场的降温,更暴露出土地财政难以持续的内在矛盾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产业升级,就从可选项,变成了必选项。
从表面上看,苹果将部分产能迁至越南印度,是因为国内劳动力的成本上升,但更深层的原因是,低附加值产业,已经无法支撑14亿人的共同富裕了。
以服装业为例:一件出厂价50块钱的衬衫,利润不足5块钱,工人辛苦一天,生产40件衬衫,也就只能创造出200块的附加值。而芯片工程师单月就可能创造出数百万的附加值,即便拿着百万年薪,企业依然会有大量的利润可以用来搞研发和扩大再生产。这种价值创造效率的差异,决定了知识密集型产业必将全面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。
因此,十五五规划的核心,就是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新质生产力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这就意味着赚钱的逻辑彻底变了,以前是胆子大的能赚钱,敢借钱的能赚钱,敢买房的能赚钱,以后将是掌握技术的能赚钱,脑子好的能赚钱,愿意持续学习的能赚钱。
而与生产力相对应的,就是消费力了。十五五规划延续了十四五规划中有关消费的定位,继续将内循环定位为战略基点。
内循环不是闭关锁国,而是要改变过去高度依赖外需的局面,变成内外双循环的相互促进。
从数据上来看,中国的外贸依存度,已从巅峰时期的67%,降到了33%,这说明经济增长动力,正在从外需转向内需。但我国当前的居民消费,仅占GDP的38%,而美国是68%,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源,说到底就在于不敢消费和无力消费。
十五五规划的核心任务,正是要打通这些堵点:一方面要通过产业升级来提高居民收入,另一方面是要构建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,比如,在医疗领域,将推动AI诊疗的覆盖,推动三甲医院的专家下沉社区;在教育领域,实施教师轮岗制,促进教育资源的平衡;在住房领域,要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,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等。只有解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,内需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。
那身处在这种大变局中的普通人,应该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呢?
大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看清趋势,选对赛道。像是新能源,新材料,人工智能,生物医药这些依赖于技术创新的领域,在未来5年内都会有爆发式的增长,而像房地产,低端制造,或者各种依赖于模式创新的行业,则会被加速出清,你哪怕是在气凝胶产业里当个业务员,也会比房地产公司的部门经理收入来得高。
此外,更重要的是持续学习新技能。在5年之内,将会有上亿个工作岗位消失,但同时也会创造出上亿个新岗位。政府已经通过全额报销新职业培训费用、发放技能补贴等方式,来降低老百姓的转型成本,全国各地的人社局也一直在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。
总而言之,要想理解十五五规划的本质,一定要跳出研究条条框框的技术层面,而是要看到其财富再分配的底层逻辑。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路线图,也是财富重新洗牌的机会。
历史经验告诉我们,每一次经济转型,都会诞生一批新富豪,也会淘汰一批旧玩家:1992年的下海潮,催生出第一批民营企业家;2000年的互联网革命,孕育出BAT三巨头,2010年之后的移动互联网浪潮,则孵化出了TMD新贵。
现在,新的浪潮又来了,很可能是我们这代人所拥有的最后一次普惠性机会,一旦未来的技术路线固化,市场格局成型,普通人跨越阶层的通道将会被彻底关闭。
因此,当十五五规划的蓝图,转化为具体政策时,那些提前读懂趋势、调整技能储备、敢于进入新领域的人们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入口,终将在财富变局中掌握主动。毕竟在中国,读懂政策从来不只是洞察宏观风向,更是解码个人未来的生存密码。
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